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20-04-13 21:50:57
谈起古典前腰,八成球迷不约而同的会想起阿根廷的孤独英雄——里克尔梅。凡是看过里克尔梅比赛的球迷都会被一种优雅的球技所吸引,都会被一种简单从容的球风所陶醉,作为足坛最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古典前腰,里克尔梅不需要花哨动作的炫技,没有高速运转下的变向和突破,他只是站在那里,一个衔接前场与中场的过渡,扮演球场上的灵魂。
里克尔梅
里克尔梅上一任具有代表意义的古典前腰还有皇马时期的齐达内,局部空间的球权调动、高超细腻的短传配合,还有那简单粗暴的天外飞仙,齐达内同样在这个位置踢出了最佳水准。
齐达内
然而在近几年的足球比赛里,你却很难看见古典前腰的存在 。这源于足球运动始终处于一个高速运转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术的革新,它要求每一次变化都能反映战术思想,那么为什么曾经风靡一时的古典前腰却难以适应比赛节奏呢?
阵型的演变压缩古典前腰的生存空间
阵型是足球比赛的根本,任何战术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以阵型为依据。古典前腰在多数足球阵型里扮演的是一个“突前边卫”的位置,他的作用就是居于前锋身后,帮助球队梳理进攻,发动二次进攻。这些特性也要求只有脚下技术和球商同样优秀的球员才可以担任古典前腰,因此,古典前腰往往都是球队的核心位置。
里克尔梅组织进攻
上图便是古典前腰经典的组织方式,通过连续带球突破,快速推进己方进攻节奏,让自己成为前中后场中轴线的连接点,最后寻找中锋完成致命一击。
但正如前文所说,阵型是决定球队技战术打法的根本,古典前腰只有在4-4-2菱形中场的阵型里才能发挥最大合力。4-4-2的菱形中场站位让每一球员都有自己的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仿佛是他们的天性,面对敌方球员在中场范围的绞杀,站位严谨的中场人员在局部的球权争抢中人数总是处于劣势。
AC米兰引领的4-3-2-1打法
在06/07赛季,AC米兰引领的4-3-2-1打法彻底让古典前腰失去生存空间。在这个被球迷称为“圣诞树”站位的阵型中,三条战线排列的十分紧密,后场的四名防守球员与中场的三名球员进行协防保护,就已经很好的对己方肋部区域实现有效控制,球员也不必再拉扯球场的宽度来组织进攻,古典前腰的长传调度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时候以卡卡、斯内德为代表的现代前腰则完美贴合了这个阵型。
古典前腰与如今中前场球员的差异化
在以往的比赛中,古典前腰的主要作用就是连接中场与前场,加快进攻的节奏,但是如今的足球比赛对中前场人员的要求极高,中场球员的跑动和前锋的回撤拿球已经很好的填补古典前腰留下的空白。据赛后数据统计,中场球员每场比赛的跑动距离达到11500米左右,前锋的跑动距离也有8500米,中前场球员的高效跑动覆盖了整个中前场,这个时候在去塞一个古典前腰的球员就显得多此一举。
以现在皇马和利物浦为例,本泽马和菲尔米诺除了参与进攻,也具备很好的组织和策应能力;莫德里奇和维尔纳杜姆既能完成球队的梳理任务,也可以送出极具威胁的直塞球。这些越来越全面的球员的出现,弥补了没有古典前腰后球队脱节的问题。
本泽马回撤组织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古典前腰自身特点难以改变,古典前腰的存在是一个球队攻守转化的关键,自然而然古典前腰的球员也会受到重点盯防,一旦被对方防守球员盯死,球员的攻守节奏就会变得缓慢,从而影响整支球队的效率。而作为极具个人主义色彩的古典前腰又难以去适应整个技战术打法所带来的调整,致使这个位置除了在极个别情况外变得越来越鸡肋,从而被现代前腰所取代。
古典前腰在现今比赛中的适应性改变
至于古典前腰如何适应现代足球的发展,别无他法唯有改变。小编根据近十年欧洲主流联赛中场球员的位置的变化归纳为两类——“前赴后继”。此前赴后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理解,而是古典前腰在原有位置一前一后的改变:
向前是指将古典前腰原有位置前提,扮演曾经影锋的位置,把古典前腰的进攻属性无限放大,从而起到减轻甚至代替中锋的作用。08/09赛季梅西的伪九号便是瓜迪奥拉将古典前腰前提的一次代表之作,梅西以前腰之位,行影锋之职,完美符合球队攻防转换的节奏;向后就显得较为简单,古典前腰位置后撤为中场的第一道防守屏障,虽然较之以往远离对方的球门,但可以更好的完成组织梳理任务,其实和现代前腰的作用相差无几了。
梅西
直到今天,大家也在用“古典前腰”称赞一位优秀的中场球员:B-费尔南德斯在曼联对阵布鲁日的中独造三球,精湛的脚下技术和传球视野让费迪南德高呼“他的触球像极了里克尔梅”;伯纳多-席尔瓦在本赛季8-0战胜沃特福德比赛中上演帽子戏法,赛后媒体一直认为他的身上具有古典前腰的影子……
球迷难以忘怀,正是因为古典前腰曾经带来的澎湃与激情。或许,古典前腰可能难以重登绿茵场,但想必这些为我们带来美好记忆的名字将永镌世间!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