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20-04-29 18:48:05
总有一些故事历久弥新,总有一些人活成传奇!广西民族医院推出”医暖人生“栏目,带你领略好故事的风采,感悟百态人生。今天的这个故事,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一区主任罗纯,一位“误入”医学之路却成为医学博士的阳光“大男孩”。
一个低八度的嗓门,瘦小的身板,若不穿上白大褂,谁也想不到这个阳光帅气、低调腼腆的“大男孩”是个名副其实的医学博士,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的访问学者。
这天是周末,他一如往常来到科室查房,笑容和善,如沐春风。病房里住院的老患者李阿姨是这样评价他的:“罗主任来了我就放心了,他为人很亲切,笑起来让人觉得很温暖。”
罗纯是广西民族医院神经内科一区的主任。来自广西河池市罗城县的他,母亲常年患病,父亲过去虽然有工作,但那个年代却是起起落落。
父亲因此经常对他说:“弟啊,我们没有田地,只能靠读书学习找个工作,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由于对物理和数学比较喜欢,自认为理科成绩不错的罗纯,听从了父亲的话,在第一次面对人生选择时,想都没想就说:“我要读理工大学,将来做工程师,挣钱给妈妈治病,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这是罗纯当初高考时最大的信念。可是,天不遂人愿,向来成绩不错的他,因为高考发挥失常,被调剂到了医学专业。
在五年的本科生活里,罗纯时常感觉生活是灰暗的,上课的时候总是能躲则躲,学习也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稀里糊涂的就毕业了。
毕业之后回到了罗城县人民医院开始上班之后,真正地面对病人时,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医生,在他面前是人命关天的生死考验。
绝对不能坐以待毙,混日子。于是,他把以前的课本重新翻了出来,重新开始学习。
抱着对病人负责的目的去学习,原来上学时觉得很枯燥的东西,好像也不是那么枯燥,反倒觉得那些东西仿佛有了很好的逻辑和规律,非常地有意思。
如此,一边学一边实践。在罗城县人民医院的四年里,罗纯几乎轮转了所有的临床科室,并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而在神经内科轮转工作时,他被神经病学的魅力所吸引。
神经内科疑难杂症较多,建立在神经解剖基础上的各种诊断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逻辑推理过程。那时,罗纯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侦探,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必须抓到疾病的“元凶”,不然就死磕到底。
在罗城县人民医院几年之后,罗纯发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于是萌生了趁着年轻应该到外面去看看的念头,而要实现这个愿望,唯一的出路就是考研。因此,他开始着手考研。
这次考研,他要考到外省去,一来可以增加见识,二来师从省外顶尖的神内专家,更能够让他有所建树。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他如愿考取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神经内科专业,开始真正系统地学习神经内科知识。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专业的魅力。顺利毕业后,就在同班同学都选择去到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工作时,他毅然决然选择回到了广西。
一方面离家里近,可以照顾年事已高的父母,另一方面他希望自己能够为广西神经内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就这样,罗纯来到了广西民族医院神经内科。临床中的神经内科病情都是比较隐秘的,有些并不好判断,所以罗纯总是一边实践,一边回归书本,查找资料。那本《实用神经内科学》几乎被他翻烂了。
“学无止境,知识在更新,病情是多样性复杂性的,要不断地看书,不断地实践,才能掌握好每一种病情的治疗,只有对症治疗才有效果。”罗纯说。
知识在更新,而无论罗纯怎样地继续挑灯夜读,他都感觉知识远远不够用,必须进一步进修才行。
如此,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他经医院推荐,来到了台北荣民总医院(当年蒋介石临终前就医的医院,当时广西民族医院争取到了两个名额可以到那里进修,罗纯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位是广西民族医院胸心腺体外科副主任罗强)、华西医院等国内著名医院进修神经内科。
在这些知名医院的学习,本来就已经让他开阔眼界,而他从未想过的是,有一天他能够去到一个超级大牌的地方学习——美国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
那是在罗纯读博士期间(罗纯在广西民族医院工作10年后,他选择再次进修,通过努力考取了广西医科大学的全日制博士,主修神经内科),他作为当时广西医科大学20名优秀博士生之一,获得出国访学的资格,而且幸运的是拿到了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神经免疫研究室的通知书,因此去到了美国。
访问学者是一年的期限,在这一年里,他所在的研究院是研究神经免疫的。罗纯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往往是教授在台上解说,他就在台下记笔记,回来之后还要加班学习。
“能得到这个机会不容易,我很清楚我此行的目的,所以竭尽全力要把这里能学到的知识尽力吸收,学成回去后用在日常工作中,造福更多的患者。”回忆起那段在美国访谈学者的日子,罗纯的印象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除此之外,在美国那段时间,让你感触最深的还有什么?”采访时,我问。
“美国的学术研究氛围真的很浓厚,他们对医学的钻研精神让我自叹不如。”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这句话已然成为罗纯的座右铭,鞭策他每次在遇到困境时,都要凭着一股钻研的精神去战胜困难。
他喜欢总结,每日工作后他习惯复盘,并将每日复盘的知识分享给科室的同事。尤其是在罗纯读博毕业后,升任神经内科一区主任后,极其注重这种知识的分享和学习。
“我们科室是一个爱学习的科室,除了完成医院要求的学习之外,我们每周五中午都会开展本科室的学术交流学习会,医生轮流上去做讲师。”
除此之外,罗纯还组织大家积极筹备参加全区影像学知识大赛,并鼓励大家用心撰写晋升论文及考研考博等。
“只有大家成功,才是我最大的成功。”罗纯说。发心助人,共同提升,因此罗纯在科室里收获了良好的人缘。他的团队也非常地团结进取,团队擅长脑血管病、神经免疫疾病、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等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并多次得到医院领导的表扬。
罗纯的好人缘还体现在与患者的关系中,他发心关怀每一个前来住院的患者。
在他看来,在平时的医疗工作中,医生光有技术远远不行,最重要的是要有医德。
所以,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无论是怎样的身份和地位,他都一视同仁,从来不摆架子,从来不耍大牌。
“不管你是不是博士,也不管你在哪里学习过,对于患者,你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医生,并不比谁有优势,所以尽管尽力帮助他们就行了。”
这个“平平常常”的罗博士以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医疗工作,深受患者的喜爱。
“我是老患者了,只要一有头痛,半夜都会给罗博士打电话,无论多晚,他都不厌其烦。”提起罗纯这位亲切的医学博士,70岁的老陈这样说。
医人也需医心,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做医生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医术,更要以医德感人以医术服人。
从医生涯里,罗纯就帮助过不少的患者。其中令罗纯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名十五六岁出头的青少年。这个少年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常常做出攻击人的行为,因此被父母送到了神经病院里。
有一次少年发病特别急,严重的高烧无法控制,同时伴随着其他的并发症,这让他的家人手足无措。
他的姐姐见状,立刻送他去医院就医,可是许多大医院都不接收。危在旦夕,绝望之下,他来到了广西民族医院。
急诊科医生接诊后立刻请罗纯去会诊。当时很多医院都不愿意接诊这位患者,一是因为很多医生对精神科的病人有所顾忌,另一个是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和危重。
患者的姐姐恳求罗纯不要拒绝他们,并希望他能挽救弟弟的生命。罗纯当场就答应下来了。
“放心吧,既然来这里了,不管怎样我们都会尽力,好吗?”罗纯当场表示。
因为,在他看来,对于绝望走投无路的患者,一番宽慰的话可以给他们带来希望。
且作为一名真正的医者,医治病人责无旁贷。
而大概是觉得罗纯有亲和力,在罗纯和他姐姐的引导下,少年的情绪稍稍稳定下来了。
待其情绪稳定后,罗纯询问了他姐姐有关于这个少年的病史后,初步判断他是因为服用了大量的精神分裂症药物后导致了一系列的并发症。
罗纯马上将这个病人收入自己的科室,并给他做一系列的对症治疗,并不断查阅相关的资料,调整治疗方案。慢慢地,患病的少年高烧退下了,精神也恢复了正常,病情稳定后,经过休养终于痊愈了。
出院那天,少年的亲属对罗纯感激不尽,他姐姐激动地哭着说:“要是没有罗纯医生的帮助,弟弟早就一命呜呼了,这份恩情无以为报。”
罗纯笑了笑说道:“这是我们医生应该做的。”
这就是罗纯,面对患者他总是“尽力而为,无悔于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他,时刻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于心,真心真意去帮助患者。他也因此获得了广西民族医院2006、2007先进工作者,他所在的党支部获评医院“先进党支部”。
上一篇:东航四川为担架旅客开辟绿色回家路
下一篇:最后一页